創造共享價值,達到社會、企業、顧客、員工的和諧發展
雷科為維護員工健康安全、預防職業災害情事發生,達成「零災害、零事故」目標,依據《職業安全衛生法》及相關法令,訂定《職業安全衛生工作守則》與《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計畫》,並成立職業安全衛生委員會、由各部門依法設置職業安全衛生單位、管理工作人員及急救人員,並且定期檢視當地法規,檢視內部管理辦法及制度一切符合當地法規,另外透過定期職業危害辨識及風險評估,審視廠內是否使用、存放雷科承諾禁止使用物質,並針對有機溶劑等物品儲存、紀錄的管理進行風險評估及評核,確保作業環境安全。且每年辨理安全衛生教育訓練,使員工能學習於工作上必要之安全知識,並提升同仁災害緊急應變能力。另雷科參與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工業安全衛生協會推行之無災害活動紀錄,自 2006 年 5 月1 日至 2024 年 3 月 31 日已累計 6,297,952 小時,參與勞工人數共 165 人。
| 項目 |
說明 |
|---|---|
| 個人防護設備 | 針對製造部門可能面臨粉塵及噪音的高風險作業環境,提供相關防護裝備,如口罩、耳塞及護腰等。 |
| 員工健康檢查 | 公司安排全體員工每兩年一次健康檢查,並針對現場操作人員提供每年定期的特殊作業(噪音及正己烷)體檢,廠護依據報告進行健康分級管理,並執行後續追蹤。 |
| 勞工工作環境檢測 | 每半年一次進行環境監測,監測項目包含二氧化碳、噪音值、正己烷,確保濃度及數值未超出正常值。 |
| 建物公共安全檢查 | 每兩年一次進行建築物公共安全檢查為確保防火避難路徑的通暢及設施設備安全,延長災害發生時逃生時間,降低危害影響範圍及程度,另外負責人員每個月巡視廠區,確保防火避難設施通暢無阻及設備安全。 |
| 消防安全檢查 | 為確保火災發生時,消防安全設備之性能能正常運作,將災害降至最低,公司每年一次配合相關單位於年末前進行檢查。 |
| 有機溶劑管理 | 採購部門在進行相關物品採購及物品進廠時,通知相關管理人員進行清點,並統一集中放置進行管制。 |
| 急救人員配置 | 各廠區至少皆有一名具有急救證照的人員,確保廠區若發生疾病或意外傷害甚至危及生命時,在醫護人員未到或未將傷患送至醫院前,減緩傷患疼痛、降低生命危害風險。 |
| 消防教育訓練及災害緊急應變 | 每年定期舉辦消防教育訓練,使全體員工受過滅火器、消防水管滅火等基礎訓練,且每年定期舉辦災害緊急應變演練,依照廠區分別進行疏散、救災演練,讓全體員工了解自身分組及災害發生當下如何應變,將傷害及影響降至最低,提升疏散及救災能力。 |
| 2024課程名稱 | 受訓人數 (人次) | 參訓時數 (人時) |
|---|---|---|
| 新進人員勞工安全衛生講習 | 33 | 132 |
| 消防教育訓練 | 16 | 48 |
| 災害緊急應變 | 221 | 663 |
| 堆高機操作人員在職訓練(外訓) | 3 | 9 |
| 急救人員專業訓練(外訓) | 6 | 18 |
|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人員 在職教育訓練(外訓) |
3 | 18 |
| 防火管理人員(外訓) | 0 | 0 |
| 2022 | 2023 | 2024 | |
| 員工人數 | 188 | 192 | 194 |
| 總工作時數 | 376,000 | 380,928 | 388,000 |
| 可記錄職業傷害件數 | 2 | 2 | 1 |
| 可記錄職業傷害率(TRIFR) | 1.06 | 1.05 | 0.52 |
| 嚴重職業傷害件數 | 0 | 0 | 0 |
| 嚴重職業傷害率 | 0 | 0 | 0 |
| 職業傷害死亡人數 | 0 | 0 | 0 |
| 職業傷害死亡率 | 0 | 0 | 0 |
| 失能傷害總人次 | 1 | 0 | 1 |
| 失能傷害頻率(FR) | 2.65 | 0 | 2.57 |
| 失能傷害損失日數 | 4 | 0 | 1 |
| 失能傷害嚴重率(SR) | 10 | 0 | 2 |
| 失能綜合傷害指數(FSI) | 0.16 | 0 | 0.07 |
| 損失日數比例(LDR) | 2.12 | 0 | 0.51 |
| 職業傷害類別 | 切割傷 | 搬運重物手指挫傷、堆高機未適當操作而跌落 | 操作機台左小指割傷 |
| 可記錄之職業病的案件數量 | 0 | 0 | 0 |
| 職業病死亡人數 | 0 | 0 | 0 |
| 職業病死亡率 | 0 | 0 | 0 |
| 職業病發生率(ODR) | 0 | 0 | 0 |
| 職業病類型 | 無 | 無 | 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