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共享價值,達到社會、企業、顧客、員工的和諧發展
雷科為強化公司治理,健全風險管理機能,使公司永續經營目的,雷科制定 《風險管理政 策與作業程序》 ,透過系統化、制度化的管理方式,有效辨識、預防及控制風險,以維持正 常營運,達成公司永續經營,因此每年定期盤點公司可能面臨之風險,並進一步規劃因應 對策,使風險及影響降至最低,為建立全體同仁風險意識,亦不定期舉辦風險管理教育訓 練或說明會,宣導本公司風險管理政策、程序及要求事項等,以提升風險管理意識及執行 力度。 此外,本公司亦定期編製風險報告書,呈報給董事會及管理階層,並存檔備查;除應 依主管機關規定揭露相關資訊外,並於公司網站及年報揭露與風險管理有關資訊。
| 風險類型 | 說明 | 風險等級 |
|---|---|---|
| 策略面 | 產業發展及市場變動 | 中高 |
| 策略面 | 技術革新 | 中 |
| 策略面 | 售價下滑/提高 | 中 |
| 營運面 | 資通安全 | 中 |
| 營運面 | 採購集中(原物料/設備) | 中 |
| 營運面 | 供應鏈管理 | 中 |
| 財務面 | 利率/匯率變動及通貨膨脹 | 中 |
| 營運面 | 研發計畫及投入費用 | 中 |
| 營運面 | 人才招募及留任 | 中 |
| 財務面 | 高風險/高槓桿財務投資 | 中 |
| 營運面 | 持續營運風險 | 中 |
| 策略面 | 策略性投資 | 中 |
| 災防面 | 天然災害 | 中 |
| 營運面 | 經濟、環境、社會法規遵循 | 中低 |
| 財務面 | 融資 | 中低 |
| 災防面 | 火災及人為災害 | 中低 |
| 災防面 | 職業衛生安全 | 低 |
風險描述:地緣政治等因素導致半導體產業外移,預計將使產品需求隨之降低。此外,大陸封裝材料製造商透過自主研發,已能提供價格遠低於日本原材的封裝材料。儘管品質略遜一籌,這已然改變了 SMD 封裝材料市場的價格競爭態勢,未來封裝材料之產品價格將日趨激烈。再者,電子產業時常面臨嚴峻且持續的景氣低迷與產能過剩,公司目前及未來業務需求皆取決於電子產品及半導體公司的需求,若公司無法有效透過降低成本或其他措施抵銷需求下降的影響,在景氣不佳及產能過剩期間,營收、利潤與獲利率將無可避免地受到衝擊。
因應對策:材料事業群持續尋找新替代原料;設備事業群持續精進產品線的深度及廣度、譬如半導體先進製程與光電產業;開發綠能產業投入產業供應鏈以創造公司多方位發展,提升公司競爭力。
風險描述:智慧型手機等消費電子產品已引領全球電子產業的發展趨勢,加上市場競爭日益白熱化。若公司研發技術未能突破瓶頸,導致製程無法創新或開發新型機台,抑或在電子產品持續追求小型化、輕量化及高效能的趨勢下,公司現有捲裝材料產品線因過於集中且技術老舊,無法生產符合市場需求的規格,將導致公司競爭力衰退,進而影響業績的持續成長。
因應對策:設備事業群持續精進產品線的深度及廣度、譬如半導體先進製程與光電產業;材料事業群製程持續優化並汰換設備,以提升生產品質。
風險描述:公司產品主要客戶多屬消費性電子用品、車用電子等製造商,因此產量、庫存量容 易受終端市場影響,另外中國相同產品製造商,因垂直整合的特性,透過低價競爭 促進銷售,公司為因應市場而須調整公司產品售價,若在成本不變的情況下,將售 價降低,將會影響公司利潤。
因應對策:維持產品品質水準,往高毛利率產品進行研發、銷售;開發低碳、高效能產品,打入追 求綠色產品的市場。
風險描述:近年駭客組織攻擊次數增加,造成內部重要文件遺失、損毀風險提高。受疫情影響,改變工作型態,有需求者可提出遠距上班,提高公司的資通安全漏洞風險。
因應對策:持續加強同仁相關資通安全防備觀念、導入更多的資通安全服務及產品。更多相關作法於永續報告書及年報中資通安全管理章節進行揭露。
風險描述:本公司產品所用部分重要原材料「紙帶原材」仍由國外廠商所控制,市場則仍由日 本與大陸廠所掌握,一旦受到匯率影響或市場供應失調,易導致價格劇烈變動與 供貨不足等情形。此外原物料產地發生重大天災、貿易壁壘、政治或經濟動盪(包 括軍事衝突),以及通貨膨脹問題也可能會嚴重影響供應或調漲價格。
因應對策:在尋找其它國家的原材供應商、測試替代材料、庫存管理優化;緊盯原物料報價並回 覆給客戶;簽訂長期採購合約,穩定原物料價格。並持續與主要供應廠商維持良好與 長期合作關係,維持多家供應商經營往來,以便隨時適度調整採購來源,避免進貨集 中於少數廠商。
風險描述:在全球化的供應鏈中,就原材料而言,由於產品特性使其替代性偏低,故原物料來源往往集中於少數供應商,這使得公司極易受到價格波動的影響。此外,物流在電子零組件供應鏈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然而,諸如港口壅堵、運輸不穩定、航運延誤以及空運成本上漲等問題,正對供應鏈構成嚴峻的挑戰。更甚者,隨著越來越多國家實施嚴格的環保法規,供應商必須遵守這些規範,並在原材料採購和製造流程中採取更具永續性的措施,否則可能面臨罰款甚至市場禁止的風險。
因應對策:持續了解供應商 ESG 執行程度並要求供應商簽署行為準則,並對供應商進行階層管理,了解供應商情形,以擬定相對應措施。更多相關作法於永續報告書供應鏈管理章節進行揭露。